走近“自找苦吃”太原理工优秀学子

发布时间:2023-12-01 16:56: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涌现出一批“自找苦吃”的青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给自己设立小目标,踏出舒适圈,敢于挑战自我,主动破解难关。

01

极地难关

       王煜尘行走在茫茫雪地中,将五星红旗插在南极冰盖最高点。

       太原理工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煜尘,曾被评为2022全国最美大学生。他先后3次远赴南极科考,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在极地工作最长时间记录。他聚焦国家极地战略,勇攀科技高峰,研发填补空白的极区专用装备5套,创造北极高纬度浮冰区光学监测设备的最长自主观测记录。南极的科学研究是有趣的,也是困难重重的。“延迟严重的网络速度,不便的交通条件,有限的资源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每进行一项科学研究,都要付出高于常规几倍的努力和精力。但这些并没有成为我探索南极的绊脚石。”王煜尘说。

维修无人车

       2021年,作为“中国第38次南极越冬考察队”的一员,王煜尘踏上了长达17个月的艰辛科考路。在两个月看不到太阳的  极夜里,除了台风天,他都要去高地的雷达阵检修。他在南极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维修仪器数小时,冻伤是常有的事;极昼极夜的影响,生物钟紊乱也在所难免。

       “两天一次的南极巡山,一年中我走坏了2双极地考察的户外靴子。漫漫长夜中,胸口的国旗陪我爬过无数次雪山。”他不仅努力克服了环境恶劣造成的生理上的“苦”和孤独,还勇于突破自我限定。

       2019年,在搭建内陆空间物理观测系统时,即便合作单位极地研究所已下达了“明年再进行维修替换”的指令,他仍在冰天雪地中挑灯夜战,利用现场的电路板备件焊接了一套新的装备,在没有网络的条件下编制了一份满足基础功能的代码,并调试成功。“看似困难的事,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系统调试成功的那天,队友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南极闯过的每一道难关,都让王煜尘不断成熟与成长。正是这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品质,让他在为国筑器、科研报国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2

支教难关

       开往青海的列车呼啸着驶过青葱翠绿的大山,列车上载着满怀梦想的太原理工大学研支团成员——外国语学院的赵亚梅。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青海循化支教的经历,她说:“在发光,也在被照亮。”初到循化,距离产生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让赵亚梅一时不太适应。但当她走在学校里,她又会承担起“大家长”的角色,成为协调学校工作和教学事务的“顶梁柱”。

      “第一次面对孩子们英语均分40分的情况,我一度以为是自己教得太差,甚至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寻求教学经验。”赵亚梅说。但她很快从挫败中振作,抽出时间与孩子们谈心,发现孩子们成绩差的最大原因是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基础薄弱,造成恶性循环。  

       对此,她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除日常备课之外,她花费很多时间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英文书籍和歌曲影视,再和书本内容对应。“有时候找到的英语教学视频七零八落,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我自己找素材剪辑。”看着所带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她感到十分欣慰。

       课余时间,她还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召开“女生班会”,和青春期的小朋友们谈心,教会他们尊重和爱。

      “从教育学生这件事来说,在循化待的时间很短,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其实很容易。但我不想这样,虽然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是一件很苦的事,但能将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学生,让他们真正学有所成,我甘之如饴。”赵亚梅用“自讨苦吃”的勇气和为学生着想的真心,补全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空白;孩子们也与支教老师双向奔赴,送上手写祝福卡片。一句“你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的内心仿佛涌过甘甜的清泉。

03

无人区难关

       身上穿着夏季作训服,身后是皑皑白雪。回到营地,卫腾飞的衣服早已被身体呼出的热气冻住。

       轻纺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卫腾飞在考入太原理工大学的第一年,便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在高原无人区进行新兵训练、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在军绿色的底色中绽放炽热的青春。

       当问起参军缘由,他回忆道:“小时候家里常常断电,进城都是崎岖的盘山公路,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的小山区不仅路通了,还拥有了文化广场。”那时,他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关爱,树立了参军报国的远大理想。“征兵填报志愿时,我就是抱着吃苦的念头去的,第一志愿就是艰苦边远地区。”

       卫腾飞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在高原无人区新兵训练4个月,没有手机,住的地方就在雪山脚下,每晚睡觉时,被子衣服盖4层,即使压得喘不过气来也还是冷;身上穿着夏季作训服,迎面而来的是卷着雪花的沙子;9月的早晨,早训结束后衣服会被溢出的热气冻住……“刚入营的半个月,环境的改变和艰苦的训练常常令我失眠,但我还是坚持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这样的环境更能磨练我的意志。”服役期间,他负责通信保障工作,一年有360天都处于任务状态。他坦言:“参军两年我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必须保持随叫随到。”转战文书工作后,面对从未接触的领域,他说:“完成一件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对自己的提升更大。”

       退伍后的卫腾飞时常想起在军营里过的那个春节,那是他第一次没和家人团圆。但想起营中红色条幅上那句“舍一家平安,寻万家团圆”,他便觉得任何的苦都是值得的。“是祖国将我培养大的,未来我一定会回报祖国。”卫腾飞将坚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去到基层去,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04

西部难关

       工作多而繁琐,高晋瑞常常翻阅档案至深夜。经过不懈努力,工作逐渐变得调理有序起来。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一份稚嫩但赤忱的梦想,鼓舞着太原理工18级学生高晋瑞投身“西部计划”。“报名那天晚上,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我觉得我该去做了。”怀揣着新时代青年的激情,她决定为西部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初到西藏拉萨,高晋瑞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原本是要去县里的团委工作,但区直单位说缺人手,我便主动申请去工作了。”高晋瑞心里明白,缺人手的地方一定是工作繁忙的地方,繁忙意味着“很苦”。但她不怕苦,觉得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虽然在原定单位工作可以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填写基层工作经验,但我觉得货真价实的锻炼要远比纸上那几个字更重要。”

       在承担“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责任的办公室工作三个月后,由于表现优异,她被派到刚成立不久的考核处工作,协助部门完成西藏自治区的干部考核工作。因为是新部门,很多工作运转起来不太顺畅,加之考核结果的计算没有信息化的系统,全靠人工,有一周她通宵了3天。“当时办公室人手少,大家对excel表格不太熟练,需要用到很多复杂的函数,我便扛起了这个任务。”做图表、调格式、算比例、排版、校对、胶装……考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她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任务。引进新系统后,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高晋瑞利用专业所长,主动请缨熟悉系统操作流程,手把手教会了办公室的同事。她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许多同事的认可。今年10月,她又被调去新成立的党建研究所。极短时间内,在不同的岗位上胜任工作,即使总是“从零开始”,她也愿意做主动前行、闯过难关的第一人。

      “虽然很苦,但能在岗位上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能在吃苦中磨练成长,就是值得的。”(图文由太原理工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