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再到“爱上学”

发布时间:2023-09-04 08:49: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近日,为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发扬教育世家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激发教育世家的荣誉感、获得感,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晋城市教育局持续开展第二批教育世家推荐宣传活动。经层层选拔,最终有七个家庭进入推选名单,一门三代从教的刘雅斐老师家被光荣推选为晋城市第二批“教育世家”之一。

       刘雅斐是沁水中学的政治教师。谈及从教缘由,她坦言道:“孩子眼中教育的模样,就是教师的模样。而当教师同时又是家长时,这种影响则更加潜移默化了。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源自同样是教师的祖父和父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夜深人静时的备课和批改作业、每一次与学生和家长的促膝长谈、每一届学生的喜怒哀乐……耳濡目染中,教育的种子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于是,‘长大后,我就成了另一个他们’。”

       刘雅雯的祖父刘建国出生在一个以耕读为本的传统家庭,不管是阡陌田垄还是三尺讲台,他都兢兢业业,孜孜以求。14岁才上一年级的他,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师范,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一干就是30多年。

    

       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工作是工学一体,即一边教书一边上工,兼顾讲课与农作,非常辛苦。尽管如此,刘建国仍深耕教育行业。他走遍任教学校所在村的每个角落,对没有送孩子入学的家长极力说服,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并用减免学费、延迟交费、分次交费等方式,让适龄儿童人人都有学上,有书读。2016年,教育部为刘建国颁发了“乡村工作满三十年”的荣誉证书。

       如今,87岁的他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但人民教师的职责却始终刻在他的脑海里。那就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父认真严谨、迎难而上的品格让刘雅雯老师终身受用。

       刘雅雯的父亲刘崔新于1986年师范毕业后,在端氏小学工作两年;1988年调入职业中学,一干就是20多年,从教师干到校长;之后又到沁水二中当了8年普教的校长。   

       从走上教师岗位起,刘崔新坚持每天记录工作。他告诫自己的女儿,“教育就是事情再小也要用心做好。”在初任沁水县职业中学校长时,学校办学环境差,教师专业与开设课程不匹配,学生无法就业、前途一片渺茫,导致招生数量急剧下降。出现“整个学校学生80多人,老师就有100多个”的尴尬局面。

   

       刘崔新上任后,率先改善学校环境,打造“花园式”校园,增设计算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财会电算化等热门专业。他大胆借鉴发达地区职教发展模式,探索实践“校校结合,资源共享”“校企结合,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和诸多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为学生寻求就业渠道……“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想法支撑他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他的领导,即沁水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振兴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情怀的人。在其带领下,沁水县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刘雅雯说:“祖父和父亲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情怀,这种情怀包括‘奉献、爱心、真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刘雅雯老师在关心孩子们学业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在精心备课之余,小刘老师会绞尽脑汁地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政治、说政治,努力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上,她总是把政治教学和当下时事联系在一起;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像姐姐般帮学生做心理疏导。

   

     “看着原来不喜欢政治,觉得政治枯燥的孩子开始喜欢上政治课;看着他们为了集中注意力,自愿站着上课,我有些心疼却也替他们的坚持而欣慰。当他们的政治成绩从原来的50来分,考到了70多分、90多分,我也会替他们开心。”刘老师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动。    让孩子超越自己,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的愿望。教育不仅是接力,更成为一种传承。

     “让每个孩子爱上学”是刘老师现阶段不断追寻的目标。她承诺,自己会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扎根农村,用认真、坚韧、温柔护航孩子们的寻梦之路,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也为国家许下更美好的明天。(晋城教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