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上党杏坛清如许 申城名校活水来

发布时间:2023-08-25 09:44: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巍 | 责任编辑:

       回到学校已有月余,但由山西省首批未来卓越领导者高级研修班和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组织赴上海格致中学跟岗研修的一幕幕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无论是格致中学两校区的校园环境规划还是格致中学领导班子成员的精彩讲座;无论是正高级教师周隽给人眼前一亮的心理课堂还是顾军伟博士的科研理念、刘晓丹博士《护蛋行动》的生动一课,都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复演绎着。

       面对这所历史长、文化厚、成绩多、影响远的学校,能够形容我对她感受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大气磅礴饱含智慧,仿佛为她量身定做的八个字——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所见,一上高楼眼界奢

       格致中学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格意楼、物趣楼、致远楼、知行楼、格致校史楼……有着144年历史的格致中学,每一栋楼,每一个符号都是一串串的故事与记忆。而格致中学奉贤校区的落成,更是将中英建筑风格的艺术完美融合,两个校区所感受到的校园文化、校园建筑及校园气质是那么的和谐一致。研修期间无论是格致中学的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更是展现了上海这座全国基础教育高地的底气和实力。

       格致中学从一落地就与文化的脉络和国家的时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或强国之道的峥嵘岁月里,格致中学就立下了大志、明志、爱国、科学。爱国乃大志,大我的志向,虽然教育的力量说到底是有限的,但是教育自己的学生立志报国毕竟是久远而优秀的学校传统;科学乃明志,明智的志向,虽然报国之门不只一扇,奉献之路不只一条,但是在“此路不通”一再重演、满鼻子都是灰的时代面前,引领教导自己的学生做“赛先生”,从而脚踏实地去改变国家、改变社会,毕竟是务实、靠谱的。


所悟,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所学校的名字如此铿锵,令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仿佛“格、致”这两个字在千年以前的《大学》里就开始等待历史的时机来“联姻”为她命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代表着传统优秀中国人的人生规划和追求,也代表着他们在经验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对学习次序的理解和把握。

       我倾心于这样的办学宗旨,既有高远的目标,又有实在的路径。也许,就是因为这,我们才会在本部这只有20亩多地的“小麻雀”内,先后盘桓浏览过至少五六回,丝毫不觉得厌倦。单那刻有“格物致知”四个字的校名和石碑就拍过不下三四回。校史馆中各位名家对“格物”的理解也让我驻足学习、思考超过半个小时,将来也一定会时时在脑海中浮现,它本就应当提醒如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思考教育的元问题:教育为何、何为。更不用说那个永恒的哲学问题、认知论问题: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

       而进一步触发我的还有许多许多。我不会忘记以创始人徐寿和英国人傅兰雅为代表的格致人所怀抱的那种超前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会忘记格致校友中的杰出代表,如接受过毛泽东主席鼓励的许志行老师,如《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校友;不会忘记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给予格致中学的那句评价:三流的校舍、二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才;不会忘记以高润华校长为代表的历任格致领导所薪火相传而积淀起来的格致文化特质;不会忘记学校在发展到新高地的时候,自觉添加在“格物致知”之后以彰显完整人格的育人目标的另外四个字:意趣远行。在保持“科学见长”的情况下,强调“人文并举”,无疑是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完善。当然,我更不会忘记在研修期间所遇到的,学校无处不体现出来的底气和大气。

       我依然记得格致中学周围的街道,它们分别是广西路、广东路、浙江路和北海路,想记住它创办的时间是1874年,想记住格意楼、物趣楼、致远楼、知行楼等建筑物的名称,想记住它从校情出发、为学生成长而“人设”的“四群八类百门”的特色课程体系,还想记住它在新高考背景下先行先试所表现出来的老道和智慧……


所愿,芳林新叶催陈叶

       上海格致中学“行动历”已悄然过去三十余日,一个词在我脑海不断萦绕,挥之不去,它就是:改变。上海教育的底色就是:改变,而这恰恰是我上海格致中学跟岗研修所要寻找的宝贵的东西。我甚至感觉到了、体验到了、思考到了,这“改变”不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准确地说是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因为在“变”与“常”间,中国文化更倾向于后者,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前者。或许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这个差别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没有那么显著,世界已经变成一与多的关系,趋同化的背后隐藏着多样性,是世界的,但首先是民族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长治十三中,我也确信,改变也是冲破学校当前教育发展桎梏的唯一途径。对我自身而言,我也会结合省情、市情、校情,真正做到学习成果的转化落实、落地,为学校转型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当然,上海格致中学的以“无能”为基点的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建设、科创Fablab教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需要我去慢慢地消化、吸收、借鉴。而每日跟岗研修的老师,他们都在赶时间,这就是“格致”节奏,也是上海节奏,“万里无云万里天”,“魔”都每一个不疯不魔不成活的背后,都有如顾军伟博士所言的“诗意与远方”。

       跟岗研修的一周时间里,走进名校,走近名师,走近名校长,感受名校文化,聆听名师讲座,与名校长交流,使我明白: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名师、名校长们的课堂及讲座有思想高度,有专业深度,有情感温度。他们毫无保留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在书写自己精彩教育篇章的同时,也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充满教育信念的种子。相信我们定会从名师、名校长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在不断学习、实践、成长的幸福教育路上,日进日新,立己达人。(作者王巍系长治十三中副校长 )